利用角质颚形态判别东太平洋茎柔鱼3个不同种群的可行性研究
李金桧, 赵振方, 刘必林, 方舟, 胡贯宇, 陈新军
茎柔鱼资源量丰富,是远洋渔业的重要目标经济种类,角质颚形态结构稳定,在头足类种类和种群的划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。为了探究利用角质颚形态对茎柔鱼三个种群(大、中、小种群)判别的可行性,本研究基于2018年7月—2020年12月中国鱿钓船在东太平洋公海(79°26′~120°32′W、02°19′N~20°24′S)采集的茎柔鱼样本,测定了其胴长(mantle length,ML)、体质量(body mass,BM)以及角质颚的12个形态参数,分析了不同性别和不同种群间角质颚形态的差异。结果显示,在雌、雄间差异性方面,除了下头盖长(LHL),小、中种群雌、雄间的角质颚形态参数差异均显著(P<0.05),除了上翼长(UWL)、下头盖长(LHL),大种群雌、雄间的角质颚形态参数差异均显著(P<0.05),3个种群的雌性个体的角质颚形态参数均大于雄性;主成分分析显示,角质颚形态在雌、雄种群之间存在差异,中种群重叠部分最大,与中种群相比,小种群和大种群有部分重叠但区分更为明显。在种群间差异性方面,角质颚各形态参数在3个种群间差异极显著(P<0.01),大种群的角质颚最大,其次是中种群,小种群最小;利用标准化后的角质颚形态参数进行逐步判别分析,大、中、小3个种群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%、93.2%和98.6%。研究表明,茎柔鱼3个种群的角质颚形态参数存在差异,角质颚形态可以用于判别茎柔鱼3个不同的种群。